一周碳闻|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地球度过最热的一周;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支付技术公司万事达卡启动全球塑料卡回收计划

640-31
政策资讯

01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发布!

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绩斐然。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1.52亿千瓦,占国内新增发电装机的76.2%,是新增电力装机的主力。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部发电总装机占比上升到47.3%;年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其中,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接近国内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02 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明确设立全国生态日的目的;二是规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三是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据了解,此前浙江、贵州、吉林等省份以及西安、石家庄等城市已设立生态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决定草案审议结果报告中提出,建议有关地方根据设立全国生态日的精神,作出必要调整。

03 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重磅发布:新增11个领域,工业节能降碳范围扩大

7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发布了关于《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通知,新增11个重点领域,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进一步扩大。

通知要求,在此前明确炼油、煤制焦炭、炼铁、炼钢、电解铝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了乙二醇,尿素,钛白粉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同时,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先进能效水平,确定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推动分类改造升级。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分类实施改造升级。对此前明确的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对本次新增加的11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04 “中国版”ESG披露标准制定提速

据悉,为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沪深交易所正结合我国国情和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专家认为,“中国版”ESG标准制定正当其时,应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逐步研究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话语体系。

 

行业要闻

01 香港成立绿色科技及金融发展委员会

香港特区政府23日宣布,成立绿色科技及金融发展委员会,由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主席。委员会汇聚了来自金融、科技、学术、专业服务等界别的业界翘楚和金融监管机构等的代表,共谋如何推进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更快发展,向全球展示香港在相关方面的优势。

02 跨国合作!中国能建与多家沙特企业签署氢能等领域合作

近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沙特ACWA POWER公司、沙特阿尔朱美亚控股集团等沙特知名跨国公司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深入推进各方在沙特乃至全球第三方市场新能源、光伏、绿氢绿氨等多领域合作。

03 支付技术公司万事达卡启动全球塑料卡回收计划

全球支付技术公司万事达卡宣布启动其新的卡回收计划,旨在应对首次使用塑料制成的过期信用卡和借记卡对环境的影响。

卡片回收服务试点于近日在英国启动,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根据新举措,万事达卡将收集和回收过期的卡片并进一步进行安全处置,其中内置芯片将被销毁,切碎的废物将被送往万事达卡的回收合作伙伴TerraCycle,进一步转化为颗粒和粉末,重复用于其他塑料物品。

此前,万事达卡还宣布承诺从其网络上的支付卡中删除首次使用的PVC塑料,并制定了一项新规则,要求所有新生产的万事达卡塑料支付卡在2028年之前使用更可持续的材料,如回收或生物来源的塑料。

04 ISSB公布首套全球ESG报告标准

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ISSB)历时18个月终于公布有史以来首套全球ESG报告标准有两项,分别为IFRS S1和IFRS S2——《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

前者规定企业需要披露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风险和机会的重要信息,包括其治理、战略、风险管理和业绩以及行业特定信息;后者规定了与气候相关的直接风险,以及转型期的挑战和机遇。

两项信披标准将于2024年1月1日之后的年度报告期生效,将影响企业在财报中披露的内容,包括气候变迁如何影响其业务,也借此防止企业“洗绿”,第一批采用该标准的报告将在2025年发布。

ISSB于2021年11月在COP26气候会议上正式启动,目标是在投资者、公司、政府和监管机构的需求推动下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以提供全球披露要求的基线,从而能够一致地了解可持续性风险和机会对公司前景的影响。

05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地球度过最热的一周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7月4日发布声明称,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有90%的可能性在2023年下半年继续存在,至少为中等强度。可能会引发全球气温飙升,以及破坏性的天气和气候型态。

厄尔尼诺现象与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平均每两年到七年出现一次,通常持续9到12个月。在其影响下,201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年。

在世界气象组织发出升温预警之时,缅因大学气候分析器项目的科学家称,7月3日成为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天,当天全球平均气温为17.01℃,超越了此前最高记录16.92℃(2016年8月)。

随后,缅因大学气候分析器的数据显示,7月4日和7月6日均又创下全球平均气温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7.18℃和17.23℃。美国伍德威尔气候研究所资深专家佛朗西斯表示,虽然目前科学家们掌握的精确气温记录仅仅始于上世纪中叶,但他推算认为,7月3日至7月6日这一周很可能是“十万年来最热的一周”。

此外,气象组织发布的另一份报告还预测,未来五年中至少有一年,以及整个五年期,有98%的可能性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并将打破有异常强厄尔尼诺的2016年创造的记录。报告指出,2023年至2027年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温度至少有一年暂时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的可能性为66%。(GreenLens)

06 快递业碳排放五年增长超200%

6月16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中国快递行业的碳排放》研究发现摘要。该研究通过构建科学的碳核算模型,以数据呈现了当前中国快递行业的碳排放现状,为实现邮政快递业的“双碳”目标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底层信息支撑。

研究发现,中国快递行业的碳排放量在五年内增长超过200%,运输环节是行业最大的碳排放源。快递行业的碳排放来自其全运营环节,主要包括仓储、包装材料以及运输环节等。

在2022年快递干线运输中,公路运输的碳排放量最高,约为1874万吨,超过同年包装环节的总排放量(约1714万吨);航空运输紧随其后,碳排放量约为1376万吨;铁路运输碳排放量最少,约为42万吨,仅占干线运输碳排放总量约1.3%。

值得注意的是,在异城快递的运输环节中,航空运输的单件碳排放量最高,为每件1.4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分别是公路件和铁路件的近6倍和近14倍。

07 FREITAG首款单材料可持续背包,可实现100%循环生产

瑞士环保袋包品牌FREITAG计划到2030年,将旗下非循环产品的产量降至1%。近日,由其研发的第一款由单一材料制成的可循环背包FREITAG Mono[PA6]已经投入生产,预计将于2024年春季上市。

遵循“单一材料”、尽可能简化回收过程地原则,FREITAG为该款产品选择了富有弹性、可直接回收的聚酰胺6(PA6)材料,由于该背包全部由PA6这一款材料制成,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回收。在到达生命周期的尽头,FREITAG 承诺会将其经由回收服务进行循环利用。

FREITAG表示,首批 Mono[PA6]背包共有1500个,将于2024年春季上市。届时还提供维修和回收服务,确保产品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并能够再次得到循环利用。

相关推荐

牛奶包装回收困境如何破局?

牛奶包装回收困境如何破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牛奶盒作为一种广为使用的饮品包装,其消耗量是巨大的。这些牛奶盒包装往往在使用结束后就被丢弃,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它们的价值尚未……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